你有没有曾经站在窗边、桥边或其他高处时,有过一阵想要往下跳的冲动?这种冲动不知从何而来,又突然消失,令你头晕目眩。心理学家将这种冲动称之为“高地现象”(high place phenomenon, HPP),而法国人给它起了个更有趣的名字——“虚空的召唤”(l'appldu vide),仿佛我们要把自己抛向虚空。这是怎么回事呢?
神奇的高地现象?
高地现象(high place phenomenon)是由弗洛里达州立大学的Jennifer Hames提出,他指出:当靠近高崖时,你的生存本能开始起作用:你把自己推开。但这时你的平衡和运动系统却认为:没什么在推你,所以你也不会掉下去。所以这时在你大脑中央处理意图的那部分可能就会认为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你,或者你真的想要跳下去。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看到别人坐在悬崖上,会产生一种把他们推下去的感觉;拿着手机坐车或在窗口时,产生把手机丢下去的感觉。
有理论认为,高地现象的发生,和我们的“死本能”相关,即所有人都有想要杀死自己的冲动。但心理学家Jennifer L. Hames(2012)反对该理论。她做了相关的研究,通过对43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一生中HPP体验,自杀意念,焦虑敏感性,抑郁症状和情绪发作史等的发生频率进行在线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三的自杀意念者曾经出现过高地现象;发现高地现象与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并不必然挂钩;那些从未出现过自杀意念或是自杀意念较少的人们,同样会感受到类似的冲动。
所以说,高地现象和自杀意念不是完全挂钩的。如果你经历了高地现象,平时又没有自杀意念,那么可以放轻松些,无需过于焦虑。
为什么站在高处会有想往下跳的想法呢?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具有产生情绪功能的“成员”——杏仁核。杏仁核对情绪反应十分重要,尤其是恐惧。但是这套形成恐惧记忆的过程相对复杂,不仅需要通过对信息分析整合才能做出判断和反应,还受学习、经验和自身反应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红色部分为杏仁核
©维基百科
在面对危险时,人体还有一套更为迅速的“防御机制”——本能。它不需要漫长的信息处理过程,也不需要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影响,就像看到火就会缩手一样。往往大脑还没有意识到危险,身体就先一步做出反应。而等大脑处理好信息,将危险信号反馈给你时,就会有一种“后怕”的感觉。
站在高处时,本能会觉得太危险,发给大脑一个警告信号,但是大脑理解不了啊,它清楚的知道,现在站在一个有护栏的地方,为啥会危险?这一冲突,就给大脑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意识——“所以我刚刚是想跳下去啊。”这就有点可怕了,并且这种可怕的体验还会加大人们对高度的恐惧。
因此,如果你下次再经历高地现象,可以告诉自己:放轻松!这只是大脑想让我们远离危险。如同Hames教授论文标题所说的那样:“向下跳的冲动证明了你想要活下去的冲动” 。
原标题:《为什么站在高处的时候会有跳下去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