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射击精度差等原因,盒子炮在欧美等国家并不受欢迎。但盒子炮的“中国式打法”让它大放异彩。根据盒子炮后座力大,枪管和瞄准基线长,连发容易跳动的特点。中国军人发明了独特的持枪射击方法——让枪身平躺持握,子弹可呈扇面射出,生生把手枪打出扫射机枪的效果。
有统计说,盒子炮二战中共生产100万把,中国战场就占据40万把。李向阳双手持盒子炮的镜头、双枪老太婆打死叛徒甫志高的场景、李云龙和楚云飞带领手枪队狙击日军的画面都是银屏经典。
双枪老太婆
《亮剑》中也有盒子炮的镜头
张嘉译持枪姿势明显不对
2、歪把子是中国特有的“诨名”
在二战题材影片中,歪把子机枪是不能不提及的。这种日本产轻机枪的枪托向右弯曲,因此被称为“歪把子”。那么为什么枪托是歪的?原来这是一种设计缺陷,因为枪体的瞄准基线位于右侧,瞄准时要向右歪脖子,所以设计出一个歪把子枪托,以方便士兵抵肩瞄准。
不过,歪把子与“三八大盖”相比,使用性能十分不稳定,到抗战后期基本就退出了战场。那么歪把子为什么性能不稳定呢?原来是采用了当时独创的压弹方式。歪把子一次可装填6个弹夹、30发子弹,装弹位置在枪身上方,如同一个漏斗。
为满足连续压弹射击的需要,歪把子采用弹链供弹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原理是什么很复杂,使用结果是:故障频出,容易卡壳、跳弹,尤其是战争后期日军补给和维修能力大幅下降后,歪把子只好大面积退出战场。
歪把子的部件解构
缴获歪把子的中国军人
3、汉阳造又叫“老套筒”
汉阳造是产自汉阳兵工厂的一种步枪,因以德产1888式步枪为原型,枪管全部加装套筒,因此又叫“老套筒”。从1896年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到1944年停产,48年里约生产110万把,生产史、使用史贯穿了近现代中国所有的重要历史时期。
汉阳兵工厂位于武汉,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最初名为“湖北枪炮厂”,1904年改名“湖北兵工厂”,1914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期间数次改进枪型,尤其是配备全长52厘米制式刺刀后,成为抗战期间唯一能与“三八大盖”拼刺刀的步枪。
汉阳造虽然简陋,工艺落后容易发生炸膛,但性能是国产枪械里最稳定的,杀伤力惊人。而且成本较低,维修方便。因此,汉阳造作为近代国产枪械史上的标志,关于它的故事一直在流传。
汉阳造的特点是有个老套筒
汉阳造是抗战中的主力用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